基于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讨
-----陈乘风数学工作室2020第13次教研活动的通知
立冬已过,小雪将至。2021年11月19日,温州市陈乘风数学名师工作室第13次教研活动在梧田二中展。本次活动主题为基于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采用公开课、说课、试课、论文答辩及专家指导的形式,旨在深入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巩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基础,更好推进课堂变革项目实施。
下午的第一议程,由多次参与中考命题的任岩松中学王圣善老师带来八上《3.1一元一次不等式》研讨课。王老师以自身年龄为突破口,风趣幽默的言语拉近了学生的距离。课堂中王老师带领学生深刻理解“组”的意义,以年龄关系作为主线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辨析和练习中的精准预设,准确把握学生的痛点,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分析和纠正,以“简易数轴”为教学支点,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引导学生提炼模型,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王老师这扎扎实实的教学,不但落到学生的心里,更落到了现场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心里。

第二议程,由青年教师梧田一中吴泽方老师、潘桥中学陈丽丹老师给大家演绎试课环节。首先是吴老师的《七上5.1一元一次方程》试课,激情澎湃,环节紧凑,吴老师从“了解老师的身高”为情境创设,开展找关系,猜身高,求身高三个环节,巧妙地将引出本文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尝试检验法的重要性。其次陈老师的《八上2.2等腰三角形》试课,陈老师那春风细雨般的教学,娓娓道来,从知识梳理层层递进,到例题的一题多变,使学生深刻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难点的突破中,抓住角—边—点的关键元素的重合,逻辑清晰,思路明朗。

第三议程,由温州市骨干教师,瓯海区教坛中坚牛山实验学校胡罗优老师给大家分享《基于数据精准定位——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的实施研究》的论文答辩。罗老师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载体,从论文的选题背景、实施策略、困惑剖析、总结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论文的实施策略中的针对“起”——如何确定起点,“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承”——如何承接学习目标以及“合”——如何开展目标评价四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实施中的困惑进行的深刻剖析。让现场的青年教师对论文的撰写,对课堂的实施都有很大的收获。

第四议程,由温州市名师陈乘风校长针对以上几位老师进行点评,首先针对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给予充分肯定。进而分析章节起始课的意义,对教材的解读呈现了一个全局观,从整个代数教学体系,到整个章节再到一节课,指出本节课对后续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的教学架构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多角度的阐述了相应的影响。强调课堂中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渗透的必要性,尝试检验法对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在尝试检验法中让学生体验解的唯一性,函数的思想,为后续函数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五议程,浙江省特级教师、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数学资深教研员姚志敏教师进行课堂点评,姚特指出对课堂中新知识教学要重视的同时要兼顾到课堂时间的分配问题,对代数课中点拨式教学进行讲解,并对公共部分的理解融入了新血液。对几何课的的符号严谨表述进行多次强调,教学难度的层次性需要环环递进,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中指出青年教师的成长关键在于对教材细节的深挖与追求。在论文答辩中,姚特着重提出“如何实施三单的检测”与“目标的达成的依据是什么”两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可行性的建议,令大家受益匪浅。

最后,由瓯海区初中数学教研员白福清老师进行总结,白老师对刚才的各位教师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对方程的真正意义——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在方程的概念辨析中指出数学名词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涵,在列方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体验方程解题的便利性。提倡年轻教师能够关注本质属性,明确目标进行教学,并针对对比教学分析角度、评课的方式进行了深刻指导。现场白老师给予多为年轻师进行评课的机会,并激励青年教师的把握当下,珍惜机会,提升自我,将实践的成果进行物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一次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脚步未曾停止,我们将继续前进,前进,前进!
撰稿: 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 吴海滨
瓯海外国语学校 袁苗